女子通一次马桶被收费3180元的事件,具体经过和结果如下:

一、事件背景
- 地点:广东深圳
- 人物:李女士、某维修店铺的维修工人
- 起因:李女士家中马桶堵塞
二、事件经过
- 下单服务:李女士在某App上购买了某店铺的下水道维修服务,并支付了99.99元。
- 线下收费:上门维修工人告知李女士需线下收费,并要求她取消平台订单,李女士照做。
- 维修过程:
- 维修工人诱导李女士购买价值385元一瓶的高价疏通剂,并使用2瓶。
- 维修工人以没有效果为由,未经允许擅自又使用了6瓶疏通剂。
- 费用结算:马桶堵塞问题解决后,李女士共消费3179.7元,其中除上门费100元外,其余3000多元为8瓶疏通剂的价格。
三、事件结果
- 发现欺诈:支付后,李女士得知所使用的疏通剂实际价格仅几十元,认为维修工的行为存在欺诈。
- 沟通无果:李女士与店铺沟通无果。
- 法律途径:李女士将该店铺告上法庭。
- 法院判决:法院认为,被告某店铺通过虚报疏通价格、夸大维修难度,诱导原告李女士消费,其行为构成消费欺诈。故判决被告某店铺赔偿三倍消费款,即9539.1元。
四、事件影响与启示
- 消费者警示:该事件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择维修服务时要保持警惕,避免被不法商家欺诈。
- 市场监管: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维修市场的监管力度,打击欺诈行为,维护消费者权益。
- 法律维权:消费者在遇到欺诈行为时,应勇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权,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综上所述,女子通一次马桶被收费3180元的事件是一起典型的消费欺诈案例。消费者在选择维修服务时应保持警惕,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,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。